昨天在暴雨中,我去看了《东极岛》炒股配资服务网,心里充满期待,但结果却是失望透顶。
首先来聊聊它的优点。电影的制作水平很高,处在《八佰》和《金刚川》之间,明显比《狗阵》要强得多。影像和色调都呈现出一种冷峻而凌厉的感觉,岛上的野草仿佛海浪一样在风中翻滚。渔民们赤膊光脚、戴着斗笠,整齐地站在那里,就像是等待命运的无声抗议者,期盼着风暴能够早日过去。而吴老大那种为保家园的决绝,也表现得很有力度。若只是看前二十分钟,真可以称得上一部世界级的短片。
但随后的情节却开始变得拖沓,充满了模糊不清、欲言又止的犹疑。渐渐地,电影开始恢复到那种普通二流电影的水平,完全没有了最初的那种紧凑感。
展开剩余71%说到缺点,这其实是抗战题材电影常见的问题。首先,电影的主题太过杂乱,失去了焦点。刚开始看,仿佛在讲渔民们在战争中的觉醒;到中段,又像是在讨论兄弟情和复仇;然后,后半段直接变成了典型的救援大片。多主题并没有错,问题在于,任何一个主题都没能深入挖掘。比如复仇这一块,鬼子的暴行证据摆在眼前,他们已经在岛上蹂躏多年,这次又来血洗渔村,村民死伤惨重,仇恨足够深,情感也已经积攒到临界点。可到了关键时刻,哥哥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“我弟弟的事,没完”,仿佛复仇只变成了私人的恩怨。影片就这样将深重的仇恨变得有些轻飘,显得极不真实。
而当阿花对这些仇恨不提及时,最后只说“无论是谁,都得救”,救援似乎成了盲目的善良。可问题是,救英国兵并非因为善良,而是因为正义。电影削弱了渔民的集体抗争精神,把他们的反抗变得几乎无声,转而放大了两兄弟作为英雄的个体表现。这让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,渔民们杀鬼子的动机本应是多种多样的——为了渔岛的安全、为了不让孩子学日语、为了亲人的尊严、为了保卫自由……这些原因足以激起他们的血性,而电影却没有充分呈现这一点。
其次,主角的偶像化过于明显。朱一龙和吴磊的表演虽然不差,但放在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,明显有些不合时宜,特别是朱一龙,他那种酷劲和健美的肌肉,配上几分钟的水下游动,看得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,完全脱离了剧情的核心。倪妮的角色也是如此,尽管她化妆成渔民女儿的模样,但她那过于精致的形象和柔弱的身材,完全无法带给观众可信感。她在海上拉绳子时的特写镜头,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,像是“敷衍观众”。
在影院里,我还注意到周围有些小姐姐拿着手机拍两兄弟的帅照,不时发出“啧啧”的赞叹声,显然是剧情没能牢牢抓住她们的注意力。
最后,过多的戏剧化处理也削弱了电影的真实感。有些情节看上去为了提高戏剧张力,明显有些做作,比如教书先生喊着“满江红”,然后拿着枪演一段黑色幽默;再比如哥哥单挑四名日军,这些情节让人觉得过于突兀,气氛并没有跟上,反倒显得有些空洞。
战争片难道真那么难拍吗?希望电影人们能继续努力,尽快拍出更多值得观众信赖和喜爱的作品。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平台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